close



總有一天吧,實體書會徹底消失,書店也會成了那街角古董藝品店的存在。

任職出版社學妹,轉來一篇獨立書店經營者的抱怨文,那條條列列的盈虧欠款,當真是你等受薪階級、每個月穩妥妥刷存簿入帳的日常難以想像的。



if (typeof (ONEAD) !== "undefined") { ONEAD.cmd = ONEAD.cmd || []; ONEAD.cmd.push(function () { ONEAD_slot('div-inread-ad', 'inread'); }); }





商界喜歡講什麼夕陽產業,但這詞彙反身之浪漫,總讓你想到李商隱那首金陽燦燦的無限好時光,或動漫裡憑著最後的勇敢和熱血朝著餘暉狂奔畫面。只是那種堅持不放手或一生懸命也要實踐夢想的奢言,畢竟只是繁榮夢境。當它落實到了如荒漠的真實世界,睜開眼吵醒自己不是鬧鐘或夢想,而是幾經謄寫鐫刻上去的店租人事通路貨款還有水電瓦斯信用卡帳單。

更早之前即便耳聞出版業寒冬,實體書衰頹,對你不過是新聞裡的跑馬鏡面,然而幾年前你因緣錯織得到出版補助,出版了幾本書,認識幾個出版業線上的朋友,這才體貼他們所謂無止盡無下限的潰敗退縮。書何止僅是難賣?而是除了一年幾本暢銷話題作之外根本難以推廣。獨立書店成為在地的文化地景,講座排得比大學課表更綿密還精實,但即便場次爆滿、聽眾眼瞳熠熠發光,結束後整個熱氣沸騰的空間一下子就蒸散了,像無聲的煮沸水壺,煙霧氤氳,卻什麼都沒剩下。

其實甭說旁人,沒多久前還固定逛書店汲取食糧的你自己也同樣成為衰退的共犯結構,也不是自甘墮落情願不買,但時間硬僵僵給各種載具分割截斷,臨了睡前滑手機,讀完了哪篇網路專欄或農場新聞,螢幕亮燙燙的,就覺得差不多了,夠了,今天汲取了資訊與流量,足以安心就寢入夢。

然而現實是即便在怎麼寒冬,此產業仍殘喘續命,行銷仍烈火如荼,在你勁搞搞投出書稿、期盼能如科考中舉般成為擱置括在弧裡、形而上的「作家」時期,那些不曾回覆你的出版社,紛紛大軍攻勢不斷寄來新書文宣廣告和佔容量的群組信。這可能是萬有隱喻,對產業而言你雖不夠格成為他們的作家,但卻仍殷殷懇盼你成為他們的讀者。而隱喻更荒謬的鎳幣反面卻是──想當作家的人太多,願意讀書買書的讀者卻太少。像滿天月亮一顆星,千萬將軍一個兵的那首滑稽繞口令。只是恐怕太遲了,曾經是讀者的大多數之知識,只能存取於那智慧型手機方框裡,浩瀚卻又微型的小宇宙。

學妹告訴你因應這世道,他們也開始辦付費講座,開始找粉絲頁出書,似乎未來的作者將轉變成提供資訊或知識上網的受薪者,而書店作為公共空間的實踐場域,兼賣咖啡啤酒鹹派甜食。雖然這轉型邏輯合理,但情感上實則難以承受,有終一日,電影《一頁臺北》裡台灣電動床工廠郭采潔和姚淳耀邂逅的場景,終將死絕滅盡,像那種文革小說特有的,文明盛世一夕隳毀的波瀾。

總有一天吧,實體書會徹底消失,書店也會成了那街角古董藝品店的存在,到了那一天,書就如同八釐米的影帶,如同黑膠唱片,而書店一如那最後一家終於走入歷史的玫瑰大眾或光南唱片行,書的本身成了藝術品,成了集郵或蒐羅古幣那樣的珍藏物,這可能是大自然。對某樣載體執著而嚷嚷著要救援要設立保育專區,這可能太執拗太鄉愿,但你總希望在那天之前能繼續寫繼續讀,到最後一頁塗滿了蟻黑墨字為止,繼續走在全世界黑膠唱片都磨光了的沙灘上。

(中國時報)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jv753v1v7 的頭像
    zjv753v1v7

    胸口插了一把刀子

    zjv753v1v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